大学生创业的亲身经历范文

天使投资的项目-天使投资投西装定制

 能不能创业成功跟学位没关系,但跟好不好学肯定有关系。好学才能有成长的空间。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生创业的亲身经历范文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大学生创业的亲身经历范文篇一

 穷大学生到千万富翁的成功例子当空瓶子有了梦想,就有了创业的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吴立杰出生于浙江温州泰顺县。他的家在大山深处,到城里要翻越好多座高山,外地司机根本不敢开车走那条悬崖边的险路。小时候的他从未走出过大山,家里特别穷,可他偏偏爱上了画画。由于沉溺于自己的兴趣之中,他的文化成绩不是很好。2000年,他没能考上中央美院,最后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学设计。吴立杰本质上最感兴趣的是画素描、油画等美术作品,可学的专业却是服装设计,日常的功课也都只是画服装图、设计面料和服装款式等。

 刚开始,吴立杰在学校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生,唯一不同的是他在心里没有纸上谈兵,一直在琢磨着:自己每天就这样学画服装图,能产生经济效益吗?一次,他联想到许多画家靠卖画生存,那么自己能否靠卖服装设计图赚钱呢?杭州是一个时尚而休闲的城市,时装店琳琅满目,服装公司比比皆是,所有围绕服装而生存的职业,竞争都特别激烈,所以吴立杰想仅凭几张服装图去赚钱谈何容易!他上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几乎天天都是在杭州街头度过的:他顶着炎热的太阳,带着一包画好的服装图,跑了数百个厂家,逢人就说自己可以设计服装、想利用节假日打工挣学费然而,没人可怜他,两个月下来他毫无所获!由于心存梦想而又一事无成,所以很多的时候,日记里的自我鼓励成为吴立杰创业的最大动力。每个学期,学校都要把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张贴出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大二第一学期,他的作品就在第二届脑白金杯CCTV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不久,他又多次在中华杯国际服装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奖。从那以后,学校的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优秀作品,他渐渐成了校园名人。

 让鼓励成为习惯,就会壮大拼搏的胆量

 作品获奖后,吴立杰改变了策略,由过去的四处推销自我变成主攻一家。2001年11月,他选择了一家在杭州比较有影响的服装公司。老板从他带的30多张画好的服装样图中左挑右选了8张,50元一张图,总共付了400元给他。区区四张百元人民币,却让当时的吴立杰感觉自己的口袋一下子好像装了好几万元钱一样,沉甸甸的!那天晚上他美滋滋地睡了个好觉。但就在吴立杰兴奋不已的同时,那家服装公司的老板也觉得花400元买了8张图是拣了个大便宜。因为那老板回去仔细一看后,觉得吴立杰画的服装图还真不错,越看越有创意,甚至能与公司里的设计师媲美,而当时在杭州请一个服装设计师,一年少说也得五六十万元的酬劳!所以那家公司很快就答应了吴立杰月工资600元的打工要求。这之后,吴立杰又用同样的笨办法,在另外3家公司做起了兼职。至此,他在读大二时月收入就达到了2000多元!

 当然,学生打工赚钱并不容易。2002年1月,吴立杰去杭州一家国外品牌服装代理公司打工时,第一次见面老板就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吴同学,你虽然是搞设计的,但我希望你更能懂营销,因为你如果对营销一窍不通的话,又如何能设计出真正适合市场的产品?所以,请问,我们这个法国服装品牌在国内市场该怎样开拓?这道题当时的确难住了吴立杰,幸好那位老板还很人性化,鼓励他说:我给你一周时间思考,你做出个方案来,相信你能完成任务!

 手足无措的吴立杰只好返回学校,他决定与同学一起商量对策,并向几位老师请教。在学校,他虽然是一个家境贫穷的学生,但他的才华和勤奋感动了同学和老师们,所以都很支持、鼓励他勤工俭学。一周以后,他胸有成竹地再次来到那家公司:老板,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欧式服装在中国卖,要根据中国人的体型适度缩小,比如这款刚进口的法国西装,其板型纯粹是欧板,衣服后面都是开衩的,但我们不妨将这些衩全部做成平版的,把这个腰再收一点,您看,现在我穿的这件西装就是比较合身的;我的第二个建议,找专业模特给改版后的服装照相,制成形象画册,向消费者发放

 老板听完吴立杰的具体方案后十分高兴:不错,你的建议很细致!老板欣然同意,并委托吴立杰全权操作。接下来,吴立杰就开始为那家公司做服装画册。由于这是他的第一单生意,所以他做得很认真,他也想靠此把自己做画册的牌子给立起来。很快,他的这种想法如愿以偿了。当他拿着做好的画册去其它公司揽生意时,效果立竿见影。他兼职的第一家公司也愿意做一本,并开出了4万元的价格!这个价格对于市场来说很低,因为市场价至少要8万,但对于吴立杰来说,却已经够高了。那么,吴立杰为什么能做呢?

 因为吴立杰是自己亲自去找的大学生女模特,这样可以省掉成本一半;另外,设计本身他自己会做,这一块等于他净赚了。所以,他用低价做出了客户满意的画册,而且还从中赚了整整两万元!拿到沉甸甸的两叠钞票那一刻,吴立杰第一件事情就是高兴地给姐姐打电话:姐,我赚钱了!我马上到银行把1万元钱打给你! 另外,你去转告一下爸妈,说下学期的学费我自己能够解决了,不用他们担心!姐姐听到这个好消息后,开心地夸赞他说:弟,你真行啊!

 就这样,吴立杰一边上学一边赚钱,生活过得很忙碌却十分有激情。但有一天,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怂恿他说:兄弟,现在杭州的服装企业最起码有 4000家,可真正为服装品牌服务的设计公司实在太少了,你不觉得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商机吗?你老是这样跑来跑去,这家兼职那家也兼职,倒不如自己成立一个品牌公司,专门为他们服务呢!吴立杰听后恍然大悟,他决定采纳朋友的建议!自己、同学、老师、家人、朋友等各种各样的鼓励,让吴立杰创业的勇气和胆识越来越大。2002年暑假,刚读完大二的他就在校外租了一间工作室,然后勇敢地与另外两名学生一起用20万元资金,注册了杭州华泰服装品牌策划公司,其中他拥有75%的份额。公司核心工作就是设计服装、布置店面、为服装公司做形象画册。接下来,课堂上的知识和打工得来的经验让他干得如鱼得水。进入大三后,他半年内就为50多家服装企业做了形象画册,每单业务他至少能赚几千甚至上万元!

 越专业越出色,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源源不断的生意让吴立杰很快就身价百万!2004年7月大学毕业时,创业仅两年的他已经服务了200多个客户,赚了将近300万元!不过,这段时间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为他人做嫁衣的滋味。因为他设计的一个服装款式如果卖得好,厂家可以赚几十上百万元,但是他只能拿到几千万把元。所以他觉得,不能总是这样吃亏。

 于是,就在许多大学同学毕业发愁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吴立杰却通过朋友关系,在法国成功注册了法国豪雯服饰有限公司,然后他野心勃勃地开始大量招工,他觉得搞设计做画册只不过是小打小闹,何况当时他手头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现金,所以他决定直接办厂生产服装和皮具!几天内他就招聘了100多个人,其中有不少是他的大学同学。

 不久,吴立杰就把搞设计赚来的300万元全部投入办厂。然而,始料未及的是,搞设计轻车熟路的他办起厂来却一头雾水!2004年底,距离开厂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他的工厂就因为管理不当而严重亏损!

 因为吴立杰是自己亲自去找的大学生女模特,这样可以省掉成本一半;另外,设计本身他自己会做,这一块等于他净赚了。所以,他用低价做出了客户满意的画册,而且还从中赚了整整两万元!拿到沉甸甸的两叠钞票那一刻,吴立杰第一件事情就是高兴地给姐姐打电话:姐,我赚钱了!我马上到银行把1万元钱打给你!另外,你去转告一下爸妈,说下学期的学费我自己能够解决了,不用他们担心!姐姐听到这个好消息后,开心地夸赞他说:弟,你真行啊!

 就这样,吴立杰一边上学一边赚钱,生活过得很忙碌却十分有激情。但有一天,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怂恿他说:兄弟,现在杭州的服装企业最起码有 4000家,可真正为服装品牌服务的设计公司实在太少了,你不觉得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商机吗?你老是这样跑来跑去,这家兼职那家也兼职,倒不如自己成立一个品牌公司,专门为他们服务呢!吴立杰听后恍然大悟,他决定采纳朋友的建议!

 自己、同学、老师、家人、朋友等各种各样的鼓励,让吴立杰创业的勇气和胆识越来越大。2002年暑假,刚读完大二的他就在校外租了一间工作室,然后勇敢地与另外两名学生一起用20万元资金,注册了杭州华泰服装品牌策划公司,其中他拥有75%的份额。

 公司核心工作就是设计服装、布置店面、为服装公司做形象画册。接下来,课堂上的知识和打工得来的经验让他干得如鱼得水。

 进入大三后,他半年内就为50多家服装企业做了形象画册,每单业务他至少能赚几千甚至上万元!

 大学生创业的亲身经历范文篇二

 大学生创业神话:租赁单车 3000元起步盈利60万

 投资3000元开自行车租车行盈利60万元,湖北工业大学的郭敬佩俨然成为大学生创业?神话?,毕业季启幕,校园里的每一场创业分享会都不想错 过他。主管学院创业工作的谭蔚老师笑言?他已是声名远扬?。实现200倍收益的创业故事在大学校园里的确够?传奇?,只因在人海中多关注了一眼?单车?, 郭敬佩的大学4年就打上了?单车迷?烙印2012年开自行车租车行,2014年转向创办自行车资讯互动网站。

 相比拥有自行车固定资产的租车行,创办网站简直?烧钱?从线上研发、线下活动到公司大小事宜、员工薪水,流水的花销,一旦不成功都将化为乌有的风险让郭敬佩?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历经艰辛,郭敬佩更愿意说,?这一次,才终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3000元起步的创业神话

 郭敬佩出生于河北衡水一个商人之家,父亲开了一家当地最大的面粉厂。从小耳濡目染,郭敬佩一直心怀创业梦,跨入大学校园,他暗暗给自己定下 了目标:首先要顺利毕业,其次是在大学里开家公司,毕业前开上一辆比亚迪?F0?。这款车当时的售价是2.99万元,?不想依靠家里,为了凑足这笔钱我总 得干点什么?。

 学习艺术设计的郭敬佩最早也动过开家广告公司或装修公司的念头,但思前想后,?有太多类似的公司了,打开市场太不容易?。

 对创业的关注让他把握了先机。大一到安徽黄山写生时,喜欢户外骑行的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地提供自行车租赁的店很少,而且租金很高。回到武 汉,郭敬佩开始在学校周边转悠,?高校密集的武汉有广阔的自行车租赁市场,却缺少好的租车服务公司?,他为自己的发现欣喜不已。

 ?我们开一家租车行吧。?郭敬佩在寝室?卧谈会?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室友们纷纷叫好,可最后敢于筹钱实干的只有郭敬佩一个人。他从家里借了3000元,买了10辆普通自行车,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店面,通过张贴小广告吸引顾客前来,每辆车每天租金15元。最初,他每天早上6点钟就匆忙赶去 车行,晚上小店关门再回宿舍往往已经到了门禁时间。就这样,仅仅一个月时间,他就把3000元的本金全部挣了回来。

 ?这个生意可做!?摸到门道的郭敬佩开始雇同学帮忙,除去工资和房租,他把其他的钱全部用来扩大车行规模。处于上升期的市场给了郭敬佩一个成长的空间。自行车数量从20辆到100辆,再到300辆,档次也从最初的一两百元一辆提高到后来几千元一辆的都有。

 自行车被盗的现象在高校校园里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几千元一辆的高档自行车。?再好的防盗措施也挡不住偷车贼的惦记。?郭敬佩想到了一个两全 其美的方法,?我把所有自行车的锁都下掉了,这样做不仅节约了给自行车安防盗锁的成本,而且因为没有锁,租车人就会做到车不离人,也防止了被盗现象。?从 此,郭敬佩再也没有丢过一辆车。

 为了提高租车行的知名度,郭敬佩积极和各高校的社团开展合作,为社团的户外活动免费提供自行车。郭敬佩的业务渐渐越做越大,还增添了露营设 备租赁等业务,除去人力成本和车辆维修清洗费用等,他不仅还清了家里支持的费用,还拥有了一批固定资产。在谭蔚老师眼中,这是校园里一位难得的?眼界开阔 者?,?他和其他学生创业者不同的是,他不是为了玩玩票,赚点零花钱换个苹果手机,是把创业当作事业在做。?

 单纯的租车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逐渐显露,易被复制的租车模式让郭敬佩开始思考后续的发展。后来,他尝试向更专业的户外骑行业务发展,提供帐篷等露营设备租赁,把盈利重心放到专业爱好者的身上。

 大三那年,郭敬佩已拥有了150辆山地车,附带出租的帐篷等露营设备达30套,在武昌、洪山等10余所高校设立了租车点,2013年租赁业务带来的销售收入超过30万元。

 长途骑行带来的创意与释放

 张腾是郭敬佩的班长,也是他在班上最好的朋友。在张腾眼里,郭敬佩积极向上、具有掌控能力。实际上,创业的每一天,郭敬佩都身处高压状态,但无论如何他总能给身边人带来?积极、乐观、好脾气?的印象。

 掌控情绪,郭敬佩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一段长途骑行,一路上静到只能和自己对话?。每逢不堪重负时,他都会投入一段长途骑行,在释放压力 中思考未来。从武汉到咸宁、宜昌、长沙甚至老家河北,他在一路的骑行中迸发了关键的创意。比如在单车租赁之外增加露营的项目,还有,就是创办?单车迷?网 站。

 武汉的租车市场渐渐趋于饱和,租车行生意如何发展成为困扰在郭敬佩心里的一道难题。2014年春节,郭敬佩选择从武汉骑行回几百公里之外的河北老家。在路上,他想起从武汉骑行到长沙的经历,那是他第一次骑长途,带了很多东西,但等到车胎爆了的时候才发现,真正需要的东西都没有准备。创建一个 平台,打造服务于?单车迷?的网络之家的想法随之催生。

 受互联网汽车营销平台?汽车之家?的启发,他发现目前国内还没有供单车爱好者交流的专业平台,于是他决定办一家专业的自行车资讯互动网站。

 郭敬佩说,在普通人眼里,自行车只是代步工具,而在骑行爱好者眼中,自行车从品牌到配件,从保养到维修,有很多值得分享交流的话题,单车迷 们?迷?的就是这些。?比如有人打算从武汉骑车到拉萨,他需要准备备胎、打气筒等备用工具,还要提前计划好路线和露营地点,如果把相关的整车、配件销售植入进来,就能达到宣传和推广的目的。?

 通过在北京风投公司工作的姐姐,郭敬佩认识了一位同样爱好骑行的天使投资人,递交商业策划书,几轮交流下来,他获得了200万元的风投资金。

 有了这200万元,加上个人投资的60多万元,郭敬佩心里有底了。他和计算机学院的朋友冯文杰认真研究?汽车之家?的商业模式,通过分析自 行车用户群体兴趣热点,规划网站构架及调试更新后,2014年11月,郭敬佩的?单车迷?网站正式上线,网站定位是提供买车、用车、养车信息以及与之相关 的全程服务的营销平台。

 只要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

 早在高中阶段,为了自己的艺术梦,郭敬佩曾三度高考,仍与八大美院失之交臂。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笔头功夫?。至今,他的出租房里一直放着画板,没事儿的时候最喜欢?涂涂画画?。

 大学生创业的亲身经历范文篇三

 在租车行的时候,他利用专业优势,设计了一份?点车菜单?,学生们可以根据菜单选择车型和时间。后来,在?单车迷?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名片、网站广告、宣传广告等各方面,郭敬佩都发挥优势,?设计得和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

 创办网站之初,缺乏市场考察与技术能力的郭敬佩一度将网站外包给专业公司,却常遇到后台维护难题。最终他下决心把网站收回来自己做,重新组 建技术团队,因为资金问题聘请以学生为主的技术团队,又让网站摸黑走了一阵子。他说:?学生没经验,流动性大,对网站的技术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后期聘请专 业人员,又因为公司规模等原因,很多人面试完就走了。?

 面对?单车迷?一路走来的弯路,郭敬佩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创业的风险与艰辛。技术遭遇难关、网站至今未达投资标准、技术人才难以招募每一样都牵动着郭敬佩的心。

 为了留住难得的技术人才,郭敬佩为每个技术员工分了公司的虚拟股份,他觉得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拧成一股绳。现在,公司拥有一支14人的队伍,每个人各司其职、加班加点护着?单车迷?一路成长。?让?单车迷?网站发展为中国的?单车之家是郭敬佩目前最大的心愿。

 等完成上线修正和抗压测试后,郭敬佩会重新开始寻找新一轮的投资,一个利好的消息是,?单车迷?在各大搜索引擎同类网站搜索中排名第一,?环保是一种趋势,单车的普及与网站的发展也是必然的,我不会退缩,相信?单车迷?可以迎来春天?。

你是怎么发现你的同事很有钱的?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同事。其中可能会有一些非常有钱的人。如果你想发现同事是否非常有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看穿着:一个人的衣着和品味往往能够反映出其财富水平。比如,一个同事常穿名牌服装、鞋子等,或者总是佩戴奢侈品手表、首饰等,这些都可能暗示着TA的财富状况。

2. 发现购物习惯:观察同事的消费习惯也是判断其财富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TA总是在大型商场、高档专卖店等地购物,或者经常买大件的高端消费品,如豪车、别墅等,这也很有可能意味着TA非常有钱。

3. 关注社交圈子:有时候,一个人的社交圈子也能够反映出其财富状况。如果TA常常和一些经营业务或者高薪职位人士交往,并参加五星级酒店、高级会所等高端社交场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线索。

4. 观察工作场所:有时候在同事的工作场所也能够发现TA是否非常有钱。比如,如果TA的办公桌、椅子、笔记本电脑、手机等都是最新、最贵的品牌,这也可能表示TA有很高的收入和财富。

5. 倾听言谈:最后,你可以倾听同事的言谈,尤其是TA谈论未来的计划、投资、旅游等等。如果TA提到的投资金额巨大、计划去的旅游地点豪华程度很高,这也可能是暗示TA非常有钱。

总的来说,如果想要发现同事是否非常有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一些相关线索。同时,也需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方法,避免过于突兀或冒犯他人的情况。

玩命工作,就是年轻时最好的生活

 导语:75%的人,为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而后悔。分享一篇年轻人励志文章,欢迎阅读。

 经常看到有人发朋友圈抱怨:我不想把年轻的时光,都浪费在工作上,我要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尤其第二句,读起来真美好。

 这句流行语,源于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老师的一本书,字字透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也透着一个成功人士活了大半辈子之后的追求。

 但你呢?二十出头儿,涉世未深,能力尚浅,毫无建树的你呢?

 你有女儿吗?你是中国最好的财经媒体人之一吗?你有自己的上市公司吗?你走过大半辈子的岁月了吗?

 你什么都没有,你有的只是:见到别人牛逼就眼馋,轮到自己吃苦就抱怨。

 所以,我今天忍不住想说几句:玩命工作,就是年轻时最好的生活。

 网上流传过一份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报告:此生你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排名第一的答案:75%的人,为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而后悔。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了变。

 年轻的时光,从来匆匆且不可逆,它既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最应该成为自我增值的土壤。

 年轻时努力自我增值,老了才有能力浪费时光。否则,等精力、体力、智力、心力都衰退的.时候,你只有被时光耗尽的份儿了。

 但现实的残酷就在于:大多数人终将无法拒绝眼前的各种低级诱惑。

 比如,应付一下老板、对付一下客户、偶尔偷懒迟个到、为了高薪夸大一下简历,大多数人都在遵循一种从众的生活态度,你看大家都差不多,而事实的真相是:

 在逃避付出和拒绝成长这方面,大家喜欢从众,但在幻想美好这一点上,大家又喜欢特立独行。

 但幻想终究不是现实,逃避带不来真正的成长。没有成长,也就没有能力让幻想变成现实。

 如果你想要过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就要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代价。

 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年轻时玩命工作,你要知道,工作在本质上就是给自己的,因为工作是一个人提升生存质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所以,趁着年轻时精力旺盛、学习力记忆力都处在生命的峰值,别再矫情,玩命行动吧。

 我有一个朋友,87年,小我一岁。一流大学毕业,家境好过90%的年轻人,2010年,他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全家人都不理解,建议他去稳定的大公司。

 但他对这个公司有信心,虽然目前小,他相信公司的方向,一定会快速发展,他更相信自己的加入能帮助公司。

 他是第10号员工,第1个销售,现在所有的行业,都喜欢谈思维谈模式,没有人愿意做销售,因为太辛苦,因为太low,每天要求人掏钱买单。但他就想干销售,他不怕辛苦,他明白销售是直接为公司赚钱的。

 刚开始,他完全找不到销售方法,业绩很差,不好意思回去见同事,就躲在楼道里偷偷抽几根烟,抽完接着出去跑,挨家挨户地扫街拜访。

 其实,只要你肯直面困难,你就会发现:大部分困难大都不难,稍微思考都能拆穿。

 凭借他的玩命+动脑,转机很快就出现了。一度,他一人承担着公司百分之60的销售额。

 后来,老大信任他,让他去打天津市场。他欣然领命,拿着5万块钱打下了天津,你没看错,只有5万块钱:租办公室、招聘团队、发广告都包括在内。

 之后,他开始负责全国市场的推广。28岁带领2000多人的队伍,承担日销售200万单的大规模业务。

 30岁,他离开这家公司开始创业,几乎所有圈内的大佬投资人都希望投资他,他轻松拿到了5000万天使投资。

 你没看错,不是500万,是5000万,但如果没有拿5万块钱打天津市场的勇气,能有后来顺利拿5000万投资的结果吗?

 而自始自终,他都是我朋友圈里最拼的人,他才30岁,早已经财富自由了。但他醒着的时间依然都在工作。你呢?你可能还在每天找理由矫情吧?

 说到这儿,我要插播一段:我发现有些人越穷越矫情,越矫情越穷,挑这个捡那个,好的你干不了,孬的你不想干。

 人家家境好、学历好,依然舍得跳进最艰苦的战壕,每天低头哈腰伺候客户打市场,从最底层的销售员开始做起。你呢?啥都没有,到底在怕什么?脸全丢光了值多少钱?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知名物流公司工作,那家公司以速度快,服务好闻名,现在前景无限,家喻户晓,但这些体验的背后是什么?

 是天上掉下来的吗?是发朋友圈发出来的吗?是正常上下班就可以做出来的吗?

 朋友作为跟着公司创业过来的最早批员工之一,曾经告诉我,刚开始他们真的苦了。

 做物流就需要建仓储,仓储就需要严格细致的管理,早期物流没那么先进,都是人工扫码发件。业务进展越快,扫描的数量就要越多,物流要求越快,扫描的速度就要越快。

 怎么办?招人吗?不可能,哪有钱养活大把的团队,那怎么办?

 1个人当5个人用。

 当年,很多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管培生都是从仓库扫描快件开始的,大冬天的北京干冷刺骨,早上五六点钟就要起床,因为仓库通常都不在市区。

 到了仓库之后,开始扫件,仓库能有空调吗?也许能。能像办公室一样吗?肯定不能。

 因为业务发展快,快件多,几乎每天都要从天亮忙到半夜。有人回忆:很多时候,冻得手都僵了,但还在靠意志力一件一件扫着。

 你也许会矫情,不能带手套吗?能,但是带手套就会慢一些。为了保证速度第一,其他顾不了了。

 如果是你,你能坚持吗?你会觉得很Low,没必要这么苦吧!

 但就是这样一批甘于拼命的年轻人,顶住压力,1个人当5个人用之后,很多人获得了不止500个人的回报。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刚毕业就到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做HR的女孩儿,突然有一天被公司安排到一个县城上班,筹备全国呼叫中心。

 你以为筹备是开会吗?像电视剧里演的西装白领坐着,PPT方案汇报着。根本不是,借宿在当地乡政府。

 一个人要搞定施工图纸、项目预算、项目推进、当地合作等等各种事宜。

 这个女孩儿回忆说:“我每天睁开眼睛都有100件我从来没做过,也根本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但我没有选择,只能一件一件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

 你现在能明白,那些牛逼公司、牛逼人物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了吗?

 作为一个工作狂,我曾很多次想过:我能不能换一种生活?不要这么辛苦。

 的确,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我从来不会麻痹自己,因为真相是:很多人的确选择了所谓的不同的生活,但在本质上,都是很平庸的生活,而且终其一生,不再有机会翻身。

 我无法接受自己为了逃避一时之难,荒废最容易快速成长的青春时光。六十岁以后还要争着时间挤地铁,住在最普通的小区,逛着最便宜的市场......

 后来,我终于不再考虑这种问题了,因为我从内心深处渴望更好的生活,渴望更不一样的视野,更强大的生存能力。

 所以,我心甘情愿选择:在精力最旺盛的青春里,玩命工作。

为什么感觉做金融的工资比其它行业高很多?

朋友们好!

金融行业工资确实是比较高的,这是因为金融行业有四高的特点,而这四高的特点决定了金融行业工资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具有四高的特点。就是进入门槛高,高智商,高资金密集,高风险。

进入门槛高,大家都知道金融行业都是需要重点大学硕士甚至博士学历才能够进去的,而且好多金融机构还会进行严格的层层考试,可以说进入么你按是很高的。

金融行业因为进入的人才比较多,因此,也可以说是一个高智商的行业。在金融行业里面,只有高智商才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金融行业就是跟钱打交道的,因此金融行业是高资金密集的行业,高资金密集的行业只要是流水高,随便赚一点,可能就是很大的数额了。

金融行业是直接跟钱打交道的,因此,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一个疏忽,可能就是巨额的亏损。

金融行业赚钱是相对容易的。金融行业是跟钱打交道的行业,是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因此,这样的行业流水特别大,只要是稍微赚到一些,那么就是相当大的财富了。

比如,券商辅导企业上市是按照比例提成的,辅导一个融资10亿的公司,与辅导一个融资500亿的公司,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人数上可能差距也不是太大。但是辅导上市一个500亿的公司,能够获得的提成收入就是辅导10亿公司的50倍。

可能辅导一家融资500亿的公司上市,券商可能就能获得几个亿的收入,即使是融资10亿的公司,辅导上市以后也能获得几千万的收入。

因此,可以看出来,金融行业赚钱是相对容易的。

金融行业是直接跟钱打交道的,可以说赚钱的机会更多。现在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是越来越有钱了,人们的大部分钱可以说都是存在金融机构里面了。因此,可以说现在的金融机构是能够赚到越来越多的钱了。

现在虽然好多人银行账户里面钱少了,有钱都转到余额宝,微信零钱通等里面了。但是实际上,余额宝,微信零钱通钱也是在金融体系里面,只不过是投资的货币基金而已。

因此,现在随着人们的钱越来越多,大家的投资渠道也是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赚钱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多了。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具有四高的特点。就是进入门槛高,高智商,高资金密集,高风险。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财富越来越多,因此,金融行业赚钱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金融赚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金融行业的工资稍微高一点,就可以理解了。

金融行业从业者平均工资水平确实要比当前的其他行业都要高。2019年平均行业月薪排名第一的就是金融行业。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从事的工作,都要往金融方面靠。这就更加进一步加深了大众对金融的误解。

金融分为老金融和新金融。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老金融行业,有三驾马车,银行,证券和保险。然而真正称得上金融的就是银行和证券,证券衍生产品。而保险行业慢慢的被大众划分为忽悠式消费。

而新金融的产生,让大家对金融行业更加难以理解。比如说P2P、网贷。等等一些新的金融模式的出现,让投资者更是非常迷茫。由此可见,金融行业非常广泛。如果从泛金融角度来讲,只要跟钱能挂上钩的,都可以称之为金融。

但就目前而言,真正的金融工作者应该是银行和证券。只有银行和证券是经过专业机构批准可以存取款。和进入二级市场,正常交易的场所。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金融工作的,2019年工资平均水平如何?

通过上图我们明显的看到,在金融业当中最高平均工资水平为15123.2。最低平均工资水平为5829。从最低和最高差距之大,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泛金融行业的金融从业者较多。

而在这个范围之内,平均高工资应该属于银行的行长和理 财经 理。证券公司的销售和顾问。如果非要在保险行业看出,这样高工资的水平应该是属于保险行业,5%不到的高级管理人员。

为什么金融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其实就一点,金融的本质就是为实体产业服务。什么样的金融能够为实体产业,真正服务他的工资水平相对就会较高。虚幻的金融,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感觉是我们的猜想,分析问题还是应该从理性出发,数据说话。

还好,我国上市的金融机构还是挺多的,上市以后,信息披露就成为一项法定义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来了解金融行业的公司薪酬水平。

数据显示,2018年A股上市公司员工平均薪酬整体保持稳健增长,28个申万行业的员工平均薪酬为16.44万元,较2017年的14.81万元同比上升9.91%。

这其非银金融和银行两个金融行业,位列申万28个行业收入的前两位。这说明,我们的直观感受是正确的。

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未来金融行业是否也会在薪酬榜上位居前列。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发达国家——美国的薪酬情况。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职业就业统计项目的数据,2017年平均年薪最高的30个职业中,不出所料,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排名前11位的高薪工作都是各种医疗和牙科职业。

个人金融顾问位列第29,通过利用税务和投资策略、证券、保险、养老金计划和房地产方面的知识,为客户提供财务计划方面的建议,这个工作的平均年薪为124,140美元,从业人员有200,920人。

计划、指导或协调会计、投资、银行、保险、证券和其他金融活动的金融经理,位列高收入人群的第22位,提供了569,380个就业岗位,薪酬是143,530美元。

金融行业从业多年,我来说说我经验。

金融行业是一个涉及几乎所有领域的一个行业。任何事业、人都与之息息相关。金融,金之融通,在于流通,融与通就形成了流动,只要钱过一下手,都是有利可图之的。

(所列银行,只是金融行业一个部分,最具代表性。)

银行最根本的业务就是存储与放贷。一存一贷就过了银行的手形成了流动,钱过揩油,利润也就出来了。

涉及个人工作,企业收入高,员工自然福利、薪资都会高。

昨天下午刚参加了一个讲座,某四川90年姑娘,在北京做某人寿保险代理人,年收入近千万,而实际保险从业人员,多数平均月收入仅3000-5000(郑州),因而需要做出一个纠正——不是所有的金融从业者都是高收入群体。

“金融民工”这个词近年来非常流行。大学生在受到学校、媒体、传闻等影响下,选择看上去高大上、出入高档写字楼、接触富人阶层的工作,大量涌入金融行业,但在金融行业中普遍存在二八现象——20%的人,创造企业80%的利润;20%的人收入颇高,80%的人收入颇低;因为,大多数金融从业者基本不如体力劳动者收入高。

金融从业者工资高,这种表象是因为收入高者具备更大的发言权与影响力,让人误认为金融从业人员的高收入。事实上,各个行业进行对比后会发现,金融行业收入基本无上限(除非金融公司自家规定),而更多行业可能收入会达到一个顶点。关注一下各招聘网站,金融行业招聘,一般标注薪资如“某某工作,底薪3000,高提成,收入不封顶”,其他行业可能就是“努力干收入5K,拼命干,月薪过万”。

话归主题,当然不可否认,还是金融从业人员对收入具备更高的想象力。

一个朋友,某证券公司经纪人,15年股市大牛时,“我从来没看过具体月薪,反正需要钱就从卡里取”。可以自行脑补收入,而18年某月,他只拿了一个底薪!

一个朋友,期货投资顾问,工作半年,适用期都没熬过,但一真没放弃,没有薪水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半年后,持续6个月月收入过5万。

金融行业是一个比较依赖基本资源的行业,主要是缘故市场质量比较高,入行就相对简单,发展也会非常快,而盘一下自身资源,多数人并不适合入金融行业。

自己就是从事金融行业的,和从事非金融行业的同学对比起来,确实工资上略高一点,但也仅仅是 略高一点。。。

金融行业的“高工资”主要来源于两点:其一是高学历背景高强度工作的硬实力的“高”,其二则是看起来高大上的虚“高”。

首先是高学历背景高强度工作的硬实力的“高”。 说起金融,最高大上的自然就是投行,投行工作的体面和高新令多少人为之向往,但其对清北复交学历背景的要求,无休止加班出差的常态又令多少人望而却步。其实本身工作也是一场买卖,你付出劳动力,公司出钱购买劳动力,决定你这个劳动力值多少钱的因素主要在于付出的时间和单位时间的效率,能加班的人付出的劳动时间过,学历高的人单位时间的效率高(不是歧视学历高低,这里仅代表平均情况,自然也有很多人没有好的学历背景依然能力很强)。不止是金融行业,互联网也是高薪行业的代表,仔细观察也不免会发现,互联网行业对学历和加班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其次是看起来高大上的虚“高”。 我就是这些虚“高”人群中的一员,穿着靓丽的西装,工作在最高最豪华的办公楼,却住的是不到十平米的房间,吃的是十几块钱的外卖,平时也不舍得多出去消费。这种高薪是外在环境的衬托,与本身却又实质性的差别。当然金融圈也不缺少身价上亿的投资者,他们可能是投研大佬,也可能是天使投资人,但这种人在整个金融行业也是凤毛麟角,不可作为整个行业高薪的代表。

其实玻璃杯觉得每个行业都有它的周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站在风口,猪都飞得起来”。 但行业的周期对于很长的生命周期而言显得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如果能在有限的生命周期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也许是一种好的选择,正如歌词中写道:“他能够知道自己有用 谁管他红不红 他知道自己有用 谁管他穷不穷”。

我是玻璃杯,大家觉得好的点个关注吧。

金融业工资高,的确如此。君不见,A股公司总利润一半被银行拿走吗?能赚钱,才能支持高工资。

你看烟草行业,能赚钱吧?想想他们的工资水平是高还是低。再评估一下电网、石油、通讯、高速公路、各种投资平台、三甲医院、大中小名牌学校。

私有企业也有工资高的,你看万达、阿里巴巴、华为、腾讯、小米、格力劳动生产率摆在那里。它们或者因为技术壁垒或者通过赢家通吃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总之生意做得大竞争对手孱弱甚至没有。

市场会把高工资给那些高效率的企业。做为公平的价值观,竞争必须是充分的、垄断必须要打破的、不正当竞争必须予以处罚、竞争中性原则必须得到落实。如此,高工资才能促进 社会 进步,带动人力资源进步。再补充一下,资源必须是流动的,人力资源也必须可以自由流动。

金融行业是古老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不是必须要有高工资才行,没有什么理论支持他们必须发高薪。市场化定价工资,是 社会 现实,符合经济学要求。从事金融工作需要高水平教育,教育投入偏大;可能是高工资的一个原因,金融行业无蓝领嘛。

谢谢楼主的邀请,为什么感觉做金融的工作比其他行业高很多?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我是一名证券公司的经纪人,也算是金融行业,但是工资很低,根本就没有底薪的,这行完全是靠佣金收入的,完全靠开发客户,开户没有开户奖,所以一般人根本都做不了这行,并不是你说的那样工资高,可以说都少的可怜了。

现在做这行,根本就不下去了,先在好多人都在手机上开户了,很少有人会找我们经纪人开户了,我也不知道,走这条路是否正确,也许以后干不下了,会重新换个行业,我们经纪人员,也不属于正确公司的正式员工,相当于临时工吧,业绩不好,随时裁掉你,所以并不是你说的那样,工资高。

你说的公司高的可能是其他的,比如银行职员,他们的福利待遇是很好的,年终奖金都是几万起步的,当然工资高的地方要求也是很高的,学历要求也很高,最低要本科,一般人根本进不去,以前听说证券从业资格可以进银行,但是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哪家银行招聘,马上过几年都已经35岁了,现在还在到处乱恍,想找个工资高的工作,真的很难。

最后总结一下,金融行业有的地方工资高,有的地方,连一点保障都没有,楼主想从事金融行业的话,你学历高,有能力,才能在这行里,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如果不是的话,还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好。

从我个人的时间经验来说,有以下两点:

相比于其他工作岗位来说,金融本身专业知识就非常的复杂且难以通过短时间内习得,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所以这对从事相关行业的人要求就比较高,相对应的工资可能就相对比较高

我们都说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这条对金融从业者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每年进去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不计其数,很多人可能在干的时候没觉得,但是没想到干着干着就把自己整进去了

!金融属于高级复杂劳动,风险极大,高收入和高风险是成正比的。金融机构有很大的投机性,融资市场的需求过大,也会加大融资成本,部分转入融资寻租,这就是灰色收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仅需要整顿,金融机构也需要整顿,股票市场需要整顿,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投机行为,才能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离水龙头近些,比较容易喝到水。

2016年中国最赚钱的40家公司,金融业企业占了23家。金融业的经济利润占中国经济整体利润的比例超过80%。如此高的利润不合理,但这不完全是金融机构的错。中国金融行业目前高利润的原因:

挖财董事长李治国口述实录:这是我历过最深重的劫

终于熬过来了。终于可以和P2P彻底告别,说再见。

这一劫,“挖财”团队从1400多人打到300余人,跌至谷底了。

从1999年离开郑州,投奔阿里巴巴开始计算,我创业20余载,这是我经历的最深最重的一“劫”。

P2P,曾经红得发紫的的创业赛道,2017年底开始演变为创业的炼狱。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投资者血本无归。

P2P,这个曾经被大力鼓励的商业模式,到了它被彻底否定和清算的最后关头。

整个行业出生的时候都没有“身份证”,现在遭遇“一刀切”。浙江没有一个公司例外,全部清退。

有的公司爆雷了,老板跑路,企业倒闭;有的公司被立案,公司内外人心惶惶。

我们始终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6月8日,“挖财”提前完成了P2P业务清退,出借款本息已经还到了出借人账户。

走到这里,我可以说,我们终于走出了创业的幽暗山谷。

可以坐下来喘口气,可以抬头看看天色。

也可以和老朋友见见面,聊聊天。你们林总约我坐下来聊聊,好好整理一下创业20年来的经历、故事和教训。

就从参加阿里巴巴那一天开始说起吧。

1999年,我在《中国经营报》上看到了一篇马云的专访,心中油然而生“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这时的阿里并没显得多么高大上,马云只是想把阿里巴巴做成一个网上集市,有需求的人都可以来开店,做生意。

心血来潮,我给阿里客服写了一封一万字的长信,大谈自己对外贸电子商务的想法,还提了不少建议。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这之前,我在河南郑州和一位志趣相投的老乡,他写代码,我做网页,在一位女老板的投资下,搭建了一个B2B网站“中华商贸港”,有点像贸易类的阿里巴巴。

给阿里巴巴的信寄出没多久,我就收到了蒋芳(现任阿里合伙人)的回信。信很长,我提的每一条建议,她都一一作答,我又惊讶又感动。

好感立刻转化为行动。我点开了阿里巴巴首页的招聘广告。跳出来一句话:

“If not you, who?

If not now, when?”

(此时此刻,非你莫属)

它一下戳中了我的心。

1999年10月,22岁的我一个人提着巨大的绿帆布旅行包,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来到杭州。

我从火车城站下车,天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飘落在脸上,有点凉。空气中有潮湿的泥土气味,混着草木的清香。

坐上11路双层公交车,我找了个靠窗的座位。车越往西开,马路两旁的高楼就越少。我在文一西路古墩路口下车,来到一个小区的大门口。

“湖畔花园”四个金色大字跃入我的眼帘。站在小区门口往里张望,只见一幢幢精致的小楼,掩藏在密密的绿荫中。

我投的岗位是网站策划,心里挺没底的,想试一试,实在不行再试试编辑,总之要加入这家公司。

面试我的有三个人:拿着本子特认真问问题的孙彤宇(后来任淘宝网总裁),上来就一口流利英文的雷文超,亲切到毫无距离感的彭蕾。

彭蕾问我,你后不后悔来这样的阿里巴巴?我不懂她的意思。

她说,很多人听公司地点在小区里,就不敢来。女孩子来面试都带着男朋友。

我说:“很高档啊,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小区。”后来钱江晚报采访彭蕾,写了篇文章叫“这个土八路招对了”。

噢,还有一个人印象特别深刻,我在一楼客厅等待的时候,走过路过许多人,就谢世煌过来打招呼,一点不把我当外人,问长问短,是个自来熟。

12月16日,我正式成为阿里巴巴的员工,工号46。我是阿里第一个从外省招聘的员工。

这是一家很不一样的公司。

推开房门,你会看见屋子里,大家穿着很休闲随意,但每个人的脸都紧盯着电脑屏幕,很专注。

早上9点上班。晚上六点,大家一起吃个晚餐回来再继续干,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没人抱怨。

每个夜晚,我都呆在电脑前,埋头工作或自己学东西。这里的氛围让人有用不完的力气,一心只想去拼。

晚上,大伙儿围着一张大圆桌吃饭,有说有笑的。吃完饭就一起玩 游戏 。工作日,小区里空空荡荡,就剩阿里这伙人了。

我比较内向,看着一帮干活那么起劲的同事,饭后还能一起玩之前听都没听过的思辨 游戏 ,我感觉就像在做梦。

网球场,乒乓球桌,棋盘,全归我们。我打乒乓球还可以,很多同事都是在球桌上熟络起来的。

湖畔花园的日子,真是梦幻。三五十个人全情投入,去拼一个共同的事业,向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这就是创业最极致的境界了,到现在我也这样认为。

开始时,我负责网站的策划和设计,岗位职责像现在的产品经理。以前自己做,脑子里的想法都是随意画出来,在纸上涂涂写写,比划着跟技术员交流。到阿里后,行不通了。

我们有位考过微软认证师的女工程师,我的需求基本与她对接。每次去提需求,都被骂回来,让我重新按格式修改。次数多了,我很怕去找她,一想到要提需求,就头皮发麻。

但不得不去啊,只能自己克服,学着别人以前的文档写,一遍遍修改,后来还买了本《软件需求》自学。我挺感谢这位女工程师的,没有她的严格要求,我只会原地踏步,无法突破。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阿里开始要求做收入。

“中国供应商”打头阵,一家企业收2-3万的费用。我觉得这个业务可以更加模版化,同时降低价格。

于是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我是产品经理,吴泳铭是技术主管,做付费会员的项目,后来起名叫“诚信通”。

“诚信通”刚上线时,我们天真地以为会爆单,结果运营下来,一天没几单。上线第一个月,有几十万收入,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能养活团队了。

我根本没站在马云的角度去思考,整个公司几百人都指着“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盈利,这点收入远远不够。

2004年,我们开始尝试电话销售,这个法子在互联网公司最早也是阿里用起来的,简直是王牌。

印象很深,传真机就像印钞机一样,汇款单哗哗哗往外打,一张接一张。很快,“诚信通”的收入破亿了。

我们从天天憋在会议室里吵架,到可以出去包个酒店开开战略会议了。

可是我内心越来越纠结……

2004年4月的一天清晨,我有心事,很早醒来,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上网,收到马云通过“雅虎通”发来的消息。全公司只有他在线。

马云刚到美国。聊了几句后,我鼓足勇气,打下一行字:“马总,我想离开阿里去创业。”

“你今年多大了?”马云问我。

“27。”我回答。

“你年龄还没到,在阿里再锻炼两年,再出去创业。我马上要参加一个论坛,我们回去再说。”马云说完,下线了。

这次,我没听马云的。

第二天一早,我正式提出辞职。入职四年半,阿里的“五年陈”金戒指没拿着。

辞职创业的想法在我脑中盘旋已久,一股越来越强的感受在心里涌动:如果不迈出这步,未来一定会后悔。

自从背井离乡来到杭州,我最大的困扰一直是住房问题。开始,我临时找了个地方过渡。三个月后搬到古荡新村,拉了两个同事一起住,租金每月900元。

租房是个信息不对称的领域,你站在小区门口,看着一栋栋高楼,但不知道哪一户在出租。房东找不到房客,房客不知道房东在哪里。如果通过中介,费用又十分高昂。

一番分析之后,我发现,租房的买卖双方都存在客观的数量级,阿里巴巴模式在这个细分领域也能成立。

当年的阿里巴巴只有B2B业务,淘宝网还只是个雏形。在整个市场中,生活服务领域几乎无人踏足。

生活服务领域还有一两年的窗口期,我要笨鸟先飞,抢占先机。离开阿里,我做了一个叫“易赁网”的BBS。

有一次和朋友吃完饭,我们一致觉得餐厅服务和菜品质量都差,心想能有个网站可以发发牢骚、评价评价就好了。

“口碑网”的名字,源于一次朋友聚餐,一桌十来个人七嘴八舌讨论某款产品的“口碑”。突然灵光一闪,“口碑”这个名字不错啊。

没吃完饭,我便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打开电脑查询“koubei.com”的域名是否被注册。幸好,它和我的缘分够足。

2004年6月,我在古荡湾新村租下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子。怀揣着在阿里四年多省吃俭用挣下的8万块钱,正经开始创业。我将4万放入公司用作运营,剩下的4万用作生活费。

但投入像无底洞,很快,钱烧得差不多了——钱远比我想象的不经用。不过我还是打算至少坚持两年,两年一般能看到一定的结果。

我尝试找VC融资。投资人认为生活服务投入巨大,短期看不到收益,纷纷表示不看好。

找了好几个投资人,都没有下文。我有些沮丧,走了一圈,发现大家并不知道“李治国”是谁。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好,一从阿里离职就有一堆VC冲上门来。

苦熬了两年。转机来自马云夫人张英。她刚离开阿里,找我聊了聊,又过了一年以后,她以个人名义投资200万元人民币,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雅虎中国。不久,马云找到我,问我口碑网日后的打算:“你是想让口碑独立上市呢,还是回到阿里一起干针对To C的事?”

我意识到生活服务是长期的事业,在马云第二次到湖畔花园见到我时,我确定了要接受阿里投资,并长期坚持到底的想法。

2006年10月26日,出于对于To C板块的布局,阿里巴巴先后两轮以1500万美元的出资额,正式战略投资口碑网。

可是雅虎中国并未出现骄人成绩。经过多次改版,无论搜索引擎,还是综合门户,排名都未进行业前三甲。

阿里巴巴开始重新审视雅虎中国的未来走向,提出了雅虎和口碑合并的构想。

雅虎是“上半身”,有视野,有品牌,有流量;而口碑网负责“下半身”,懂生活服务,有执行力。

作为阿里的老员工,我没有多想便答应合并,我觉得自己应该站在集团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回想起来,那时的人生就像在跑高速公路,快速飞驰着,还来不及想,就已经开过去了。走到跟前一看,才发现旁边的出口是去上海的,走上了一条未知道路。

这时,口碑网注册用户数已达千万,居分类信息行业第一。其中黄页仅次于大众点评网,日UV已经达到220万。但这与雅虎中国每天1亿的PV相比,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站在阿里的角度看,合并或许是最好的结果。2008年6月,雅虎中国与口碑网正式整合成“雅虎口碑”。

为了把流量导向口碑网,雅虎中国首页为口碑网开辟了新入口,口碑网分类信息的类目全部放到雅虎首页。

但事与愿违,这一整合只为口碑网带来100万的日PV,相当于口碑网当时2000万PV的5%流量。用户有自己的需求,他们的想法跟我们的预设并不一致。

之后,“雅虎口碑”连换数任总裁,每个人对分类信息和黄页的认识都不同,每个领导都跃跃欲试,“雅虎口碑”经历着整合的痛苦。

2008年初我把口碑交给阿里时,阿里投给我们的1500万美元,还有1000万美元趴在账上。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公司走向正规化后,每个岗位都要可以被替换。但这个理论不适用于创业公司,不适用于创新业务。

事后,我常常反思口碑网的原因。

我的失误在于,尽管马云乐意倾听下属意见,但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努力争取过口碑网的自主权,这让口碑的命运变得过于被动。

我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创始人要对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负责,带着它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次开会,马云碰到我,拍了拍我的肩膀,只说了两个字:“放开。”

是啊,放开。放下过去,往前看。

2009年,我离开一手创办的口碑网,参与筹建阿里云计算公司,并担任数据平台部和服务运营部资深总监。

在阿里云一年多,我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技术研发并非我的特长。

2010年9月,我离开阿里云。之后,我开启了天使投资生涯。一两年后我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专注互联网早期投资的“阿米巴资本”。

我想帮助更多创业者。创业是踩着凳子比身高,VC就是凳子。一个行业一旦有VC进入,这个行业就会被资本推动。你无法回避融资。

我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契机,先后投资了小奥 游戏 、挖财、快的打车、蘑菇街、脸谱换换、二维火、花瓣网、 美食 行、园田居、麦苗 科技 、博卡、时空电动 汽车 、福地创业园等20多个项目,再后来还有有赞、同盾、涂鸦等等。

从估值看,其中最成功的项目是“快的”打车、“有赞”、“蘑菇街”、同盾、涂鸦等。

“快的”打车和“滴滴”合并,合并后估值有五六百亿美金,成为中国成长性最好的创业企业之一。

2016年初,“蘑菇街”和“美丽说”合并,合并后估值逼近30亿美金。现在“有赞”上市部分估值也有近300亿港币了(只收购了51%部分资产)。

2008年我拉了几个老阿里人一起学车,其中包括口碑时期的创业伙伴和她的老公赵晓炜。

在驾校练车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四五个人时常聚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认为移动互联网要起来了。

有一次,我聊起自己买过的一个记账小应用,29块钱,在智能手机上用。我觉得有戏:“这个方向怎么样?”

赵晓炜也很兴奋:“我认可这个方向。”原来,早在2000年他就在PC端自己做了一个记账系统,给自己和老婆用。

我说:“记账这件事,从来没有人做好过。你在电脑上做过一个,能不能把它搬到手机上?你要是做,我就投资。”

这个叫“挖财”的记账App创业项目就这样开始了,我投了30万。

头三个月,赵晓炜是唯一全职员工,花名“元宝”。三个月后,公司有了四个人。与阿里一样,挖财最早的工作地点是湖畔花园。

挖财是我持续投资的项目,到2013年,我共投了一千多万人民币。可是对挖财来说,这点钱远远不够。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拜访投资机构。

我认可挖财的理由,是老百姓的钱需要管理。可是,其他投资人并不看好这支团队,因为三位创始人都出自传统软件公司,没有互联网创业经验。

在2010年苹果推出iPhone 4前后,智能手机还处在普及阶段,挖财的下载量也多是自然流量。与美国记账用户有报税等刚性需求不同,中国用户更多是尝个新鲜。

反映在数据上,月初都是用户下载记账的高峰期,而每年都会有老用户放弃记账,选择离开。挖财的下载量虽然已达4000万,但月活用户只有数百万。

面对投资人的问题,我不断地这样解释:中国有13亿人,只要有1%记账就会有1300万用户。

IDG资本合伙人李丰说,“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来了。

李丰曾主导对宜信的投资,宜信成立时间较久,很早就开始布局线下业务,为那些无法享受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用户,提供借贷服务。

我也意识到,中国还有很多人借不到钱,也不会理财,可以为挖财的这些用户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

为了给挖财注入金融基因,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阿米巴资本投资过的“信策数据”——一家围绕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的公司。

2013年10月,挖财对外宣布收购信策数据,信策创始人顾晨炜出任挖财总裁。

李丰投资挖财的一个前提是:你李治国必须进来。否则,他感觉投资风险有些大。

要不要从投资人的身份转回创业者?那个瞬间,我是犹豫的。对我,这是一次艰难的决择。

理性的声音是继续把投资做好,那时候我已经投到了蘑菇街、快的打车等项目,我知道阿米巴的回报一定会很好。

但我也知道,挖财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当初做记账也是我的主意,我需要帮助团队抓住这次转瞬即逝的机会。至于投资,把挖财做大了,还可以继续做。

2014年2月,我正式出任挖财CEO,花名“海贝”——中国最古老的货币。

当人们津津乐道阿里上市后多少人一夜暴富时,我正处在与投资人的紧张接洽中。

两个月后,我们拿到了宽带资本和中金等多家投资方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加上此前的A、A+两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8000万美元。

我有20年互联网从业经验,顾晨炜有近20年金融业从业经验……西装革履的金融界人士和草根互联网创业者的合并,比预想的要顺利一些。

合并之后的挖财成立了新公司,分为上海金融事业部和杭州移动互联网事业部。上海的团队每周都会来杭州开会,大家都很能吃苦,很讲究执行力。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 探索 出一条成功的经营模式,帮助公司走上良性、高速发展的轨道,同时找到一位接替我的CEO,然后回来好好做投资。

谁知道互联网金融,有一天会天崩地裂……

能不能有个平台帮大众管钱?我的这个想法在2013年率先被余额宝实现了。

眼看余额宝火了,我们迅速组成“理财”业务团队,推出类似的货币基金产品。2013年11月18日首届“18理财日”前后,我们将销量做到了10亿元。

理财业务发展之快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到2014年8月,理财成交突破100亿元。

随着用户日益增多,挖财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记账。我们要做老百姓的全方位资产管家。

挖财同时在向更专业的资产管理方向过渡,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是P2P。

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主要模式,在2014年得到了爆炸式发展,成为银行体系外差异化融资服务的典型。

P2P的本质是透明,用户知道我买的是什么,资产状况如何。真正的P2P使数据更加透明,从而降低金融风险。

但是到了2017年底,P2P行业风云突变:不规范理财平台频频爆雷、平台无法兑付、老板跑路……

牵头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专项整治,开始行业整顿,刚开始是压降规模,再后来,是全面清退。

银行一年不做业务,都要倒闭,更何况没有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家各想各的辙。

有的公司还“心存侥幸”,想着自己也许挺到最后,就是拿到牌照“转正”的那一个幸运儿;有的公司则已经陷入深坑中,不断恶性循环。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非常突然,也给挖财网业务和公司运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挖财,整个行业,都陷入了泥潭,进退两难。

每天在公司都能听到员工们讨论P2P,讨论这家公司,这个行业的未来。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停止投放广告,像一个危险的信号。大家都感觉到了风声鹤唳。优秀的人才开始流失,回到“大厂”谋生;也有些求稳的员工进入“休 养生 息”的状态。

从创业到现在,我第一次遇到这种困境:跑着跑着,创业赛道关闭了,投身的整个行业被否定、清算。

这么多员工要生活,来自股东们的压力,随时有人举着旗子来逼你马上兑付……

有家同行知名公司,被立案了,一群警察冲进公司。我们有同事去看了,回来说,那场面看得人背后发凉,只有“心凉”和“绝望”。

到了2019年冬天,疫情开始肆虐。

P2P的业务已经全面停止,清退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高管们已减薪30%-40%。退掉了好几层办公楼,原本1400人的挖财,只剩300多人。

疫情愈演愈烈,团队伙伴们无法正常复工,有的在老家网络不畅,有的没有带电脑。

能复工的技术部同事们连夜加班,做出一套手机端也能使用的“清收系统”。

我们连续开了几天电话会议,讨论解决方案,清退工作不能停,一旦停下来,慢下来,后果……将无法预估。

压抑和焦虑的气氛萦绕不散,大冬天的,有的同事甚至躲在车里参与会议,不敢让家人知道公司的“坏消息”。

疫情震荡了经济,不还钱的人越来越多了……

从“中华商贸港”开始,算上诚信通、口碑网、阿里云、阿米巴资本,挖财网是我的第六次创业。

过去五次创业,我都取得了“从0到1”的成功。

这次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劫”,我告诉自己,必须沉下心来,迎难而上……

暂时地离开,哪怕歇口气也不可以。创业,你是司机,在驾驶车;投资人是副驾驶,帮你看着路。投资人累了,想去马尔代夫度假,是可以的;创业者不能。

带领团队走出困境,走向胜利,这是创业激情的升格。

早在2016年,我们就将公司使命确定为“智慧财富、人人可享”,这对公司的发展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挖财公司的绩效文化是WPS(Wacai Performance System),我们力求每一条业务线都能安全稳定运行,做好成本和风控管理。

我们开发了挖财“智能清收系统”。它后来被西湖区政府看中,用于服务其他P2P平台的资产回收工作,逾期资产回收率提升了将近10倍。

七年来,挖财一共兑付了近30亿元的利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选择首先保障用户的利益,兑付出借人本息。

2020年6月8日,是挖财网 历史 性的时刻,我们提前兑付了出借人的本息。

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和我的团队已经历劫结束。

历劫之后,是重生。

我希望变坏事为好事,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前行。这样才对得起最后留下来的团队,和股东们的支持,以及政府的信任。

未来,挖财将兵分几路,由几个身经百战的主管带大家继续再创业,寻找突破。这么难都过来了,还怕什么呢?

我在学习A股市场。

彼得林奇说,投资就找你生活中接触的公司。我看到家里厨房的恒顺醋业和海天酱油,就各买了一点,上周看回报是102%和106%。可惜家里没吃涪陵榨菜的习惯,错过了。

我还买了宁波银行,回报80%多,他们的白领贷做得不错。还有平安银行,马明哲是传统金融系统里最有创新和互联网感觉的。

结合对金融的深刻体验和教训,我还想看看基金能不能卖得起来。

从低谷里爬出来,我将带着更加敬畏的心去尝试。

下半年,我要遍访中国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们,也准备开展“投资教育”的新业务。财富管理是长久的事,不在一朝一夕。

有时,我仍会想起刚加入阿里,在湖畔花园那段梦幻般的日子:

客厅里的旧地毯,斑驳的粉色墙纸,一用力就能拉开的破玻璃门,我们整天提心吊胆怕电脑丢了。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没有条条框框,好的创意七嘴八舌碰撞几下就有了,想到的点子立马能落地。

一群人,有激情、很专注的干一件事,天天月月年年如此,多好啊。

老婆一直问我:“你这样的创业状态要保持到什么时候?”

做口碑网的时候我就答应她:再做五年,就休息。现在,大儿子已经12岁,小儿子5岁,我还是没能停下来。

陪家人去青海甘肃旅行,我被高反、感冒和腰疼折磨得痛苦不堪,躺在车后座,一路翻看着约翰·伯格的《坚守》。这本书陪着我走完了阳关、敦煌。

我一直记得作者在书里说:

“坚持前行……战胜逆境和对手,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止我们崛起。”

-END-